一個人不用500元,就可以玩南投竹山一日遊!這次的行程設計了兩條主題路線,帶你深入溫馨的社區茶廠,體驗一連串品茶與手作的樂趣,親身感受茶葉從種植到製作的過程。隨後進入結合現代美學的茶文化館,發現茶文化的多樣性與深度。如果你熱愛大自然,絕不能錯過茶悅杉林的高海拔茶香旅行,在純淨的山林間,感受五感震撼的自然之美,讓身心靈全面放鬆!
南投竹山一日遊
身為都市人,總是渴望能逃離喧囂,走入山林間深呼吸,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放鬆心靈。
遠離擁擠的人潮與城市的快節奏,這種片刻的喘息,對我們來說真的特別難得。
我始終相信,大自然有一種無可取代的療癒力量。
這回來到南投竹山,是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走進這片茶香四溢的土地(如果之前有,那應該是跟親戚一起參加什麼里民活動吧😂)
參加的是「竹山國際茶道節」的遊程體驗,兩條不同主題的路線,於紫南宮第一停車場集合後,就有專人帶隊搭乘免費專車前往各個景點,重點是費用不到500元!包含午餐、旅平險、導覽、接駁車,還有竹山國際茶道節場館的100元消費抵用券,真的是有吃又有玩,超級划算!
茶山行旅,竹山茶韻小旅行
🌳第一條路線是豐富的茶山行旅,竹山茶韻小旅行。
深入走進茶葉工廠與茶園,體驗茶農的日常,讓平時喜歡喝茶的我非常期待。
一杯好茶的背後,凝聚的是茶農的心血與歲月的淬煉。
從細心採摘到精細製作,需經過層層工序,所以,當你端起那杯茶時,別再輕易嫌它太貴,因為那不僅是香醇茶湯,還有那份用心耕耘的故事。
- 費用:優惠價399元
- 報名網址:2025竹山國際茶道節|茶山行旅.竹山茶韻小旅行
(一)延正社區-茶毅思
第一站是竹山鎮的「延正社區」,這兒相當溫馨,聚集了許多在地里民及民眾,也曾榮獲全國卓越社區!
我們朝聖社區內的「李順茶工廠」,創立於民國37年,至今已傳承到第四代,始終堅持製作高品質好茶。他們的品牌「茶毅思」專注推廣臺茶22號 – 沁玉這個品種,並以此為基底,不斷探索創新,製作出紅茶、綠茶、白茶、包種茶、烏龍茶、甚至是東方美人茶。
「茶毅思」帶領我們進行揉茶、品茶,一連串的茶鄉巡禮,若天氣晴朗還會有社區茶園導覽唷!
第四代接班人李冠毅分享著茶葉的知識,眼中閃爍著光芒,顯現出對茶的熱愛。
其實揉茶這個步驟真是夠費功夫的,我們這群外行人揉沒幾下就想放棄了(笑)
不過,摸著那些柔嫩的茶葉,靠近聞一聞,還能感受到那股自然的清香,倒也挺療癒的。
雖然我們這次只體驗了揉捻這個步驟,但其實在這之前還有許多繁複的工序,這只是製茶過程中的冰山一角。
新鮮採摘回來的一心二葉,還要經過萎凋、炒菁、發酵、烘焙等多道工序,每一環節都影響著茶葉的香氣和口感。

現場準備多款好茶,讓我們聞一聞香氣,品一品,茶湯的色澤真是迷人。
喜愛喝茶的我,不斷續杯,老闆很好客,熱情款待好茶,非常歡迎我們多喝幾杯(笑)

(二)延正社區-祈福竹片DIY
接著我們從茶廠回到社區的活動中心,要來動手DIY囉,製作充滿意義的「祈福竹片」,帶回獨一無二的紀念品。
一開始與朋友們想了好久,到底要寫什麼內容呢?於是決定寫個筆畫最少的「平安」,但事實上毛筆字筆畫越少的越不容易寫得好呀,我這根本是挖洞給自己跳(笑)
現場也有許多長輩在參加其他美術活動,看到他們專注創作的樣子,讓人感覺特別溫馨。有這樣的空間,不僅能讓他們消磨時間,更是個結交朋友、走出家門的好去處,實在是很棒的安排。
老師細心教學,字跡實在太美了,最後還要貼上小花朵及掛上流蘇,塗上白膠的瞬間讓我想起小學的美勞課。
這是我跟朋友們的作品,平安、開心、幸福,最簡單卻最珍貴的願望。
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,這幾個字的重量,往往比賺大錢還來得更重要。
(三)午餐
確實也餓了,午餐已緩緩端出來啦,美味的竹筍飯、筍湯、蕃薯包,完全是我的心頭愛。
品嚐這份樸實又美好的滋味,蕃薯包外皮超Q,居然不會黏牙,竹筒飯配筍湯的組合叫做溫馨!

(四)遊山茶訪 茶葉文化館
再來步入充滿歷史氣息的「遊山茶訪茶文化館」,這裡原是廢棄的老工廠,經重新修繕後蛻變為結合傳統茶文化與現代美學的空間。在這裡,不僅能深入了解臺灣茶的發展歷史與製茶工藝,還能逛逛精緻的商品區,品飲優質茶品,甚至可以體驗製作手揉茶球與茶席活動,沉浸在茶香環繞的悠然時光。
遊山茶訪的歷史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,當時陳氏家族在南投鹿谷的凍頂山鳳凰村開始種植烏龍茶。隨著十九世紀中期青心烏龍的引入,陳氏家族便開始專注於烏龍茶的種植與製作,並在當地打下了深厚的茶業根基。
1963年,第五代傳人陳重嘉先生開始將茶葉事業擴展至更廣泛的市場,並於1981年成立嘉振製茶所,逐步進入批發與零售領域。2002年,品牌正式更名為「遊山茶訪」,以「遊遍名山,訪名茶」為精神,致力於推廣臺灣茶文化。
如今,遊山茶訪已成為國際知名品牌,並在全球多地設立據點,為世界各地的茶愛好者提供臺灣茶的美好滋味。
其中有一區還原舊時的茶廠,可讓遊客們戴起斗笠,扛著竹簍,扮演採茶職人,拍拍寫真。
館內的茶文化展示區除了展示臺灣茶葉的歷史發展與製茶工藝,也有不同茶種的介紹,陳列傳統製茶工具與歷史照片。
印象深刻是其中一區以茶道來詮釋四季、大自然,敘說茶道中的哲學與文化內涵。
四序茶會反映了茶文化中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感恩,透過春、夏、秋、冬的變化來呈現茶文化的深度與豐富性。
一年四季有不同的茶席。像是秋季為溫潤的陶瓷與竹墊,呈現收穫與沉靜。
導覽解說評茶五步驟,包含外觀、水色、香氣、茶湯與葉底,強調專業的品茶方法與對茶品質的重視。
接著又是動手時間囉!製作新鮮的Q茶球!讓茶香隨身帶著走。
要將茶球捏製成扎實的球狀可真不容易,體會到製茶過程中的「團揉」,手勁要很強(壓力大當作發洩也不錯?)
完成的茶球可以當作裝飾,繫在包包上或是掛在家裡,也可以用來泡腳唷!


遊山茶訪不僅擁有優雅的空間設計,連茶罐與茶禮盒等商品也充滿巧思,將質感與品質完美融合,徹底展現臺灣風情!
現場提供免費品飲,讓人親身感受茶香,畢竟茶還是要親口品嚐,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。
我跟朋友說,茶師的每個動作都充滿了職人精神,面對茶葉的每一個舉手投足,都流露出專注與熱愛。
我喜歡他們家的「甜香凍頂烏龍茶」茶香濃郁,帶有熟果的甜味,也是最暢銷的商品之一。
這款茶在2021年日本世界綠茶評比會中,更榮獲金賞,茶控或烏龍愛好者不能錯過呀!
展館不僅傳遞了傳統茶藝的知識,還融入了人文藝術,是一場獨特的茶文化體驗。
茶悅杉林,漫遊竹山小旅行
第二條路線是遠離喧囂的茶悅杉林,漫遊竹山小旅行。
- 費用:優惠價429元
- 報名網址:2025竹山國際茶道節|茶悅杉林.漫遊竹山小旅行
有別於另一條行程,這條主題完全置身於高海拔的山林間,以戶外探索為主。從產地到餐桌,真正走進茶園,跟隨茶職人深入了解台灣優質好茶。從採茶體驗到茶園生態導覽,全程感受自然與茶香交織的美好,在喝茶之前,先來一趟產地巡禮,認識茶葉背後的故事。
搭乘專車一路穿越雲霧,來到「茶悅杉林」,也就是羅班長所創立的品牌,這片隱藏在深山中的茶園,如果沒有專業帶隊,即便是開車導航也不易找到,畢竟這樣的茶園巡禮通常需要足夠人數才能成行,這次的體驗可說是非常難得!
羅班長返鄉接手家族茶園,從零開始學習茶農的生活,逐步導入更全面的現代SOP管理,讓「茶悅杉林」品牌逐漸誕生。最關鍵的是,他不僅完成了產銷履歷、產地標章和有機驗證,還組織了第22產銷班,攜手在地茶農,共同推廣杉林溪在地好茶。也創立了「茶香讚」品牌,將這片山林的精華推向更多茶愛好者。
「茶悅杉林」是目前海拔最高且通過有機認證的茶園,採用完全無污染的種植方式,堅持不灑農藥、不施化學肥料與抗生素,並以人工除草、人工除蟲的方式守護茶園的自然生態。正因為這份對環境的尊重與堅持,所產出的茶葉更加甘甜純淨,每一片茶葉都散發著純粹的大地氣息。
說實在的,工作採訪讓我走訪過不少茶園,但這次是真的被眼前的景色震撼到了。
這片茶園美得宛如仙境,放眼望去,雲霧飄渺,層疊的茶樹在山間鋪展開來,彷彿一幅水墨畫。茶園旁還有一大片竹林,彷彿下一秒就會有俠客穿梭其間(想象力旺盛)。
不是在茶園,就是在茶園路上的…羅班長,帶著我們深入茶園,一邊行走,一邊親自講解如何辨認茶葉的精髓「一心二葉」。
讓我印象深刻的小插曲,是羅班長突然伸手摘下一顆又大又香的檸檬,遞給我們,讓我瞬間感受到大自然的豐富與慷慨,當下的我覺得置身大自然的感覺真好,隨時都有小驚喜發生。
另外也提醒大家,由於茶園巡禮皆是戶外行程,請記得攜帶防蚊液,穿長袖長褲比較不用擔心被蚊蟲叮咬唷!

午餐是美味的竹筒飯跟蕃薯包,蕃薯包超Q超好吃,吃兩個都行!
讓人徹底放鬆,回歸簡單純粹的美味。
在山林隱藏著一座充滿原始氣息的茅草屋,其實你仔細一看,它是一座巨大的斗笠!
若從高處看下來,或有空拍機,能夠看得更加清楚。
這裡是炒茶區,也是我們體驗茶文化的主要場域。在這裡,不僅能親身了解種茶與製茶的過程,還能享受品茗的樂趣與體驗製作Q茶香包。
對我這種急性子來說,每次捧起茶杯,茶香總會提醒我:慢一點,慢一點,放慢腳步,生活其實不需要那麼匆忙。
茶香之旅怎能少了俗又妖嬌的花布罩衫與飄逸的斗笠呢!
這才是時髦又快樂的採茶人標配,話說我們究竟是來採茶的,還是拍寫真集(笑)
羅班長送我們的檸檬也成了道具。
我以前很常聽到杉林溪茶,我只知道是一種高山茶,是高山茶中的精品。
這次走訪,解決了我的心中疑惑,原來杉林溪高山茶是臺灣知名的高山烏龍茶之一,主要產自南投竹山的杉林溪茶區,位於海拔1,500至1,800公尺之間,是臺灣最高、環境純淨的茶產區之一!
雖然平常不論是自己泡茶還是隨手買杯手搖飲,都算是生活中的小確幸,但真正與茶最靠近的時刻,還是這次來到茶悅杉林,親身體驗茶葉從種植到製作的過程,才感受到茶文化的深度與魅力。
身為臺灣人,能擁有這麼多優質的高山茶可以品嚐,真的很幸福呀!
南投竹山一日遊,兩款行程推薦給大家😊
底下有報名連結,敬請把握囉,來一趟與世隔絕的「茶香之旅」吧!
版權所有 © 莓姬貝利食事旅行|文章歡迎轉貼分享|全篇圖文皆嚴禁轉載
謝謝您的觀看,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團!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唷(謝謝你們 ❤️)
|我是莓姬,歡迎追蹤我|
FACEBOOK:莓姬貝利食事旅行
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aggie.beri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