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來到喜愛的南台灣「屏東」,探訪農村漁村社區,來一趟親近土地與文化的深度體驗。到隘寮社區認識黃荊的千變萬化,品嚐黃荊風味餐;塭豐社區認識漁村歷史與傳統牽罟捕魚文化;探訪新龍社區在地魚市場,品味新鮮魚貨、龍膽石斑;走進赤山社區鳳梨主題園區,暢玩手作果醬和司康,一系列遊程令人感受到截然不同的屏東。
漫遊屏東農村、漁村社區
過去認為的屏東,是墾丁、恆春,陽光沙灘與海水,直到今天,一切有了新的開始。
這回深入走訪四座充滿傳統文化與大自然魅力的社區,內埔鄉「隘寮社區」、佳冬鄉「塭豐社區」、枋寮鄉「新龍社區」、萬巒鄉「赤山社區」,感受到在地居民的熱情好客,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,每個社區都有其獨特的故事與風情,迫不及待與你們分享。
屏東枋寮鄉|隘寮社區
第一站我們走進屏東縣內埔鄉的「隘寮社區」,是一座以台灣原生樹種「黃荊」為主題的農村社區,推廣相關遊程及延伸商品,打造「荊隘185」品牌。
這兒有精心維護的綠意公園與環保餐廳「愛聊食堂」,是當地居民與長輩們休憩的據點,而周遭是個小小商圈,充滿生活感。蓮霧與毛毛蟲裝飾的溜滑梯十分可愛,透露著其實蓮霧也是隘寮鄉的名產之一呦!
隘寮社區各方面其實發展得相當完整,吃喝玩樂樣樣俱全,首先跟隨導覽認識「黃荊」又稱「埔姜仔」,常見於台灣傳統文化與民俗療法,深受平埔族人的重視,其葉子充滿獨特酸甜香,聞起來接近芭樂、檸檬草,黃荊益處多多且整株都能活用,老一輩通常用於防蚊、拐杖、畚箕、掃把、筷子、竹蜻蜓,與居民日常密不可分。
隘寮社區開發的黃荊商品,相當適合作為伴手禮。
接下來進行兩項有趣的手作活動:黃荊舒緩膏DIY、黃荊拓印DIY。
這次來才知,黃荊屬於藥用植物,可提煉成精油「黃荊薰香」,而葉片可做成茶飲「不驚茶」,簡直太萬用。
戴起植物染的頭巾,拾起竹籃子,搜集拓印用的植物素材。
黃荊拓印DIY
此時是展現美感的時刻,將搜集回來的植物排版,一夥人敲敲打打,宛如上著美術課。拓印可將植物的形態和紋理轉印到布料上,形成自然的藝術作品,我們的帆布袋都是獨一無二的,提著它將會想起這趟隘寮小旅行。
黃荊舒緩膏DIY
回到園區繼續採集黃荊,由於要製作舒緩膏,所以需要大量的黃荊葉。
只需擷取葉片的部分,放入鍋裡油炸,此時飄散的味道實在太香,我們都說很像酥炸九層塔,於是我也餓了(笑)最後將黃荊葉撈起過濾,裝罐即可,天然的驅蚊聖品就完成了。
Next, 騎腳踏車走讀隘寮社區,展開無碳愜意巡禮,村落裡處處是驚喜,乘著風與屏東的陽光令人感到踏實。
沿途經過涼山營區旁的「老孫牛肉麵」,聽說這是當地人與軍人們喜愛的小吃店。
最令我歎為觀止的景點「勝利門」,為本趟旅行增添神秘氣息,國旗意象紅藍色交錯,古隧道歷史悠久,可通往涼山瀑布,也相傳穿越勝利門將為帶來好運。
回到愛聊食堂品嚐剛出爐的黃荊風味餐,皆以黃荊入菜,香氣四溢的「烤雞腿」、客家風味的「花生豆腐」、「米苔目」,當地家常湯品「鳳梨豆醬湯」與不驚蛋,薄荷與黃荊組合的「不驚茶」,從料理中感受到農村生活的溫暖。(套餐350元/人)
隘寮社區
遊程預約:08-7995044
地址:912屏東縣內埔鄉清涼路一段453號
網站:https://www.ai-liao.com.tw/index.php
營業時間:六日10:00-16:00,其他時間請電話預約
體驗活動:鐵馬走讀、黃荊風味餐
黃荊薰香DIY、黃荊舒緩膏DIY、黃荊包DIY、米苔目DIY、黃荊拓印DIY
黃荊風味餐:350元/人
隘寮社區導覽:2000元/車(20-40人)可客製化半天/一天
屏東枋寮鄉|塭豐社區
午後來到迷人藍色國度「塭豐社區」,位在佳冬鄉,養殖漁業發達且資源豐富,既有漁村的純樸也充滿著歷史人文風情,體驗到「漁村牽罟」窺探早年最傳統的捕魚技巧。
談起佳冬鄉塭豐村,大家都會停留在地層下陷與容易淹水的印象,甚至也將部分的地層下陷房屋開放參觀,作為歷史展場,反而成為塭豐村的亮點,是一座有故事的村。
地層下陷的原因是,塭豐地區自60年代起,因養殖漁業快速發展,超過七成居民從事養殖,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,為解決此問題,103年海水供應站完工,也推廣純海水養殖,推動多元化供水方式,才減輕了地下水資源的壓力。
塭豐村目前以養殖高經濟價值魚類為主,像是虱目魚、石斑魚、黑鯛、金目鱸、沙蝦、草蝦,有些人會專門養殖魚苗。
相當有挑戰度的撈鰻苗,需要眼明手快,我們分組比賽誰速度快,唯一訣竅就是經驗,然後快狠準!
這種鰻魚苗小時候是全身接近透明的,長大會變黑,長知識了。
緊接著,參觀我最為期待的城鎮景色,聽著故事與塭豐村經歷的往事特別有感觸,這些地層下陷屋默默地守護著漁村。
其中一座地層下陷屋規劃為展區「漁人」特展,結合攝影展與文字,講述漁村的人事物地。
漁民祈求神明保佑,祈望漁業豐收,塭豐村因此擁有約八座大型廟宇與數十間小廟。結合地層下陷所形成的特殊屋舍景觀,整個村落猶如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。
此為雙廟合一景觀,下面有一座地層下陷的「九聖堂」,因此「金龍宮」加蓋到二樓,十分震撼。
踏入塭豐村的沙灘,夕陽西下海面上波光粼粼,宛如撒滿碎金。
先民最早發明的捕魚工具「牽罟」,需要集合群體團結之力,我們親身參與拉網捕魚,著實佩服前人的智慧。
同時也認識到各式魚類品種,最有趣的是抓沙蟹的活動,沙蟹是漁民童年玩伴,牠們速度可真敏捷,我們一邊挖洞,牠一邊鑽進更深處。
塭豐社區
預約遊程:08-8668578
地址:931屏東縣佳冬鄉塭豐村塭田路206號
粉絲專頁:塭豐社區發展協會FB
活動項目:
(1)地層下陷環境教育導覽解說
(2)路上牽罟體驗、釣沙蟹體驗、控沙窯體驗
(3)紅土鹹鴨蛋DIY、午仔魚一夜乾DIY
(4)飯湯風味料理
屏東枋寮鄉|新龍社區
樸實的漁村日常,繁忙的魚市場,我們來到位在枋寮鄉的「新龍社區」,龍膽石斑的故鄉。有別於普遍的漁村社區,新龍社區帶我們體驗食漁、樂漁、慢漁,三漁生活的獨特魅力。參與漁業活動、探索寧靜社區、品嚐剛上岸的海鮮,讓我與朋友們從北部的快節奏裡瞬間放慢步調,回歸生活的平靜。
一早,循著導覽腳步尋訪「枋寮漁市」,漁船一艘艘靠岸,滿籃的魚、海鮮都還是活跳跳、魚鱗閃閃發亮,意外的市場裡並沒有太濃厚的腥味,搭配著屏東的陽光與微風讓人覺得好放鬆,充滿著生活的實感。
新龍社區以養殖高經濟魚類居多,像是龍膽石斑、紅魚、午仔魚,結合漁業與觀光串聯周邊景點,發展多元體驗活動。由於距離枋寮車站不遠,周邊十分熱鬧,因此可安排的行程真是不少,除了漁村,藍皮意象館、枋寮藝術村、大武力福德宮、北勢寮保安宮等都值得造訪,還有別忘了大啖海產!
漁港裡可以採買最新鮮,第一手的魚貨,也有代客烹煮,而且仔細觀察,這些魚貨竟是完全不落地的,放入籃子裡做分類。
來到新龍社區,近距離全面觀看到從漁船停靠,魚貨搬運上岸,卸貨與初步檢查,還有後續魚肉的處理,是第一次看得這麼細節。
經過一間在地人推薦的新鮮魚貨店「枋寮漁港(吉)魩仔魚、鮮海魚 」,老闆熱情招待品嚐辣炒小魚乾,好吃到我直接買了兩罐回家(笑)
最歡樂的部分,絕對是驗餵食「龍膽石斑」了!
魚塭池每一尾龍膽石斑的體態都巨大的驚人,平均有60-100公分,屬於肉食性魚類主要以餵食幼魚、蝦、蟹作為牠的糧食,本想拍攝進食的瞬間,但牠捕捉食物的速度實在過於敏捷,真的可愛又貪吃讓我錯手不及呀!
依據遊程的內容,也有機會體驗到沙窯、午仔魚一夜干DIY、石斑魚丸DIY或漁網袋DIY等等,新龍社區的活動選擇豐富。
有台版愛情海稱號的「枋寮漁港情人橋」有著海天連成一線的美景,可散步在藍色橋墩瞭望漁港風情。
這座使我目不轉睛的青藍色屋頂寺廟「大武力福德宮」,主色調彷彿呼應著漁港的「藍」,歷史悠久,主祀著土地公。
帶著飢腸轆轆,回到「新三漁」製作漁村料理,自己的魚自己處理!團隊比賽進行,陸續端上四菜一湯,香煎午仔魚、涼拌龍鬚菜、龍膽石斑鮮魚湯、蒜香龍骨麵、魩仔魚煎蛋,瞬間好像現場版的黑白大廚。
午仔魚以簡單香煎呈現原汁原味,魚肉細緻,龍膽石斑鮮魚湯令人意猶未盡,魚肉細嫩緊實烹煮後不易散開,毫無腥味,展現天然的香甜,口感比其他魚種都還要扎實!加入吻仔魚的煎蛋更是成功,用蒜頭爆炒的龍骨麵保有Q勁,蒜味氣息相當過癮,不愧是漁村第一手的食材!
有得吃,有得玩的新龍社區,讓我們這些大孩子,放電了整個午後。
新龍社區(FB粉絲專頁)
遊程預約:08-8780185
地址:940屏東縣枋寮鄉義民路209之3號
營業時間:周一到周日 08:00-17:00
遊程項目:社區導覽解說+餵魚體驗、沙窯體驗
午仔魚一夜乾DIY、石斑魚丸DIY、漁網袋DIY
龍膽石斑合菜、龍膽石斑飯湯簡餐、龍膽石斑套餐(6道菜)
屏東萬巒鄉|赤山社區
屏東萬巒鄉的「赤山社區」座落於「大武山腳下」,主要種植的「金鑽鳳梨」出了名的好吃又脆甜,這兒擁有充足的陽光,且社區積極投入鳳梨相關產業,發展一系列與「鳳梨」有關的遊程,開發鳳梨加工品與鳳梨主題餐飲等等,是一處特色極為鮮明的在地聚落。
在屏東人的熱情裡,風光明媚時日,踏入旅程最後一站,來與「鳳梨」交朋友,朝聖村落荒廢五十多年的老厝改建而成的「老厝54」,閒置多年來雜草叢生,透過居民與政府的齊心翻修,讓原本是三合院的老宅改頭換面,成為鳳梨主題社區!
首先開始農村體驗活動,跟隨導覽前往參觀鳳梨田,戴起斗笠與花布袖套,親近土地,深度認識鳳梨生長環境,體驗採摘鳳梨與可愛的側芽,扮演一日農村姑娘太有趣了!
事實上,鳳梨有許多新舊品種差別,除了金鑽鳳梨以外,他們習慣直接稱呼其他的新品種芒果、西瓜,起初我心想「什麼?園區裡也有種芒果跟西瓜呀!」芒果鳳梨外型圓滾滾的,金黃色果肉帶芒果香氣;西瓜鳳梨體積巨大,果肉是紅橙色。
一望無際的鳳梨田,放眼望去十分壯觀。
農民們細心地將鳳梨穿上衣服,防止蟲害與曬傷,也確保果實的健康生長。
鳳梨田通常位於熱帶或亞熱帶地區,因鳳梨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以及排水良好的土壤。
外型類似空氣鳳梨的「鳳梨側芽」真是奇妙!是從鳳梨主幹或基部長出的小芽,為無性繁殖方式,只要在側芽達到一定大小可將它取下移栽到新地點,培育成獨立的植株,我們一人帶走了一顆鳳梨側芽回家種(笑)聽說不難,只要放入土壤裡給予充足陽光就能原地長出鳳梨,期盼這顆側芽能夠為我帶來好運(好運旺旺來)。
赤山社區除了有許多鳳梨相關體驗,研發的鳳梨產品也是亮點之一,以鳳梨果皮製作的天然家事清潔劑既環保又好用,散發淡淡的鳳梨香實在特別,還有鳳梨化妝水與洗面露,煮湯必備的鳳梨豆醬,作為在地伴手禮再適合不過。
回到老厝54體驗鳳梨果醬與司康DIY,來一場悠閒的農村下午茶。
第一項體驗:製作美味的司康
配料及工具已經準備在桌上,只要跟著工作人員的步驟即可輕鬆完成,在老厝的半戶外空間裡體驗特別有儀式感呢!
揉成圓圓的麵團,得再加入蔓越莓及鳳梨果乾,再平均分成六等分,刷一層蛋液增添金黃光澤,就可以進烤箱啦!在等待烤的時間,同步進行果醬的DIY。
第二項體驗:製作酸甜的鳳梨百香果醬
以新鮮的鳳梨、蜜過的鳳梨與百香果放入鍋裡烹煮,攪拌至濃稠狀即可撈起。
鳳梨果醬可以用來抹吐司,或是泡水喝,製作成鳳梨百香果冰茶,這樣不用去手搖店啦!
連密封罐都如此可愛,細心包裝,綁了條手提麻繩。此時,司康也默默出爐了。
趁熱吃最香,回到車上,我迅速吃掉了一個,自己做的特別美味。
結合鳳梨的農村體驗,為赤山社區帶來煥然一新的面貌,成為以鳳梨為主題的特色社區,遊程內容老少咸宜也特別適合親子同樂。
屏東枋寮鄉|赤山社區(官方網站)
遊程預約:0916-796199
地址:923屏東縣萬巒鄉東山路54號
營業時間:周五到周日 11:00-18:00,其他時間請電話預約
遊程內容:鐵馬走讀、採果樂、鳳梨風味簡餐
DIY活動:鳳梨豆醬、鳳梨果醬、披薩、司康
(文章與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合作)
版權所有 © 莓姬貝利食事旅行|文章歡迎轉貼分享|全篇圖文皆嚴禁轉載
謝謝您的觀看,如果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追蹤我的粉絲團!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唷(謝謝你們 ❤️)
|我是莓姬,歡迎追蹤我|
FACEBOOK:莓姬貝利食事旅行
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aggie.beri/